English
 
沧海大地
 
 
  * 塔尔寺的建筑规模 * 佛殿经堂 * 佛塔 * 塔尔寺的碑石文物
佛 殿 经 堂
 ◆大金瓦殿       ◆弥勒佛殿       ◆释迦佛殿   ◆依怙金刚殿   ◆大经堂 
 ◆酥油花陈列馆     ◆三世达赖灵塔殿    ◆小金瓦寺   ◆祈寿殿     ◆小护法殿
 ◆第三世达赖宝座殿   ◆拉让吉祥行宫     ◆跳欠院    ◆大吉哇     ◆尕公馆
 ◆塔尔寺新建山门    ◆时轮金刚立体坛城   ◆印经院    ◆文殊殿     ◆大厨房
 ◆上、下酥油花院    ◆塔尔寺文物陈列馆   ◆成吉思汗西迁供奉地

大经堂
  大经堂,藏语称“磋钦督康”,意为“僧伽大会殿堂”,位于大金瓦殿正前方,面积二千七百五十平方米,周长为二百一十米,横十一间、纵十三间,为塔尔寺喇嘛诵经、礼佛的集合场所。屋顶平坦,装饰有镏金的各式宝瓶、金顶.法轮、金鹿、法幢等,金光闪闪,和大金瓦殿相互辉映,蔚为壮观。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仁庆·宗哲坚赞修建贡巴龙洼小寺。万历五年(1577),他又主持修建弥勒佛殿,万历十一年(1583),在原贡巴龙洼小寺址修建大经堂,万历四十年(1612),由俄色嘉措奉四世达赖之命,就任塔尔寺第一任法台后,在大施主多尔达千户的资助下,建成今日汉式的大经堂。崇祯十年(1639),由嘉雅格西根敦坚赞和西纳喇嘛贝觉坚赞、贝觉仁钦叔侄任施主,将旧经堂改建成三十六根柱子的藏式平顶大殿。清顺治十八年(1661),由第十六任法台阿嘉·喜饶桑布主张,用白银五千两,将大经堂改建成有八十根柱子的中型经堂,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重新维修了大经堂,青海郡王额尔德尼额尔克献了一个造型精美的镏金大宝瓶,置于殿顶。乾隆四十一年(1776),由洛桑旦贝坚参、土观、却吉尼玛和拉萨尔大喇嘛却太尔等资助,将大经堂扩建成一百五十四根柱子的大经堂。民国元年(1912)十一月十二日,大经堂失火被焚,由赛朵·罗桑崔成嘉措主持,次年动工重建,民国四年(1915)六月十五日竣工,建成一百六十八根柱子的大经堂。面积为2250平方米,周长210米。经堂上面有大小金幢八座、大小宝瓶六个、雌雄兽供三对。
  大经堂内,有长柱十八根,短柱九十根,长柱周长为二点四米,高七点一米,柱子上刻有精美的图案,外裹以彩龙等图案的毛毯,地上有二十二条长毛毯组成的蒲团,可供五百多人诵经团坐之用。殿内还挂着塔尔寺三绝之一的堆绣艺术晶,光彩夺目,给人以威严之感,并有各种佛像、罗汉、宗教故事、民族图案等。
  大经堂,根据佛教教条,这里只许五百僧人参加诵经。故大经堂,又有“五百罗汉堂”之称。
  大经堂内上首是历任法台的宝座,其右面为释迦佛镏金铜像,六世班禅、七世达赖的法座。法台宝座的左面是宗喀巴像、三世如来佛像、无量光佛的镏金铜像、弥勒佛像、千眼千手菩萨像,前有十世班禅确吉参赞塑像。左右佛龛内还供着千尊宗喀巴等佛像。大经堂顶层的佛龛内供着宗喀巴铜像,左右还供奉着宗喀巴及二十一救度母铜像。顶层为护法殿。前檐殿中,供着十尊金刚怖畏护法镏金像。天窗顶层,有康熙御书的“净土津梁”匾额。
  大经堂前面,叫“欠拉院”,有二层藏式建筑。院内走廊内壁画丰富,壮严精美,为塔尔寺三绝之一。著名的有十二尊护持释迦牟尼像、时轮金刚像、度母像、宗喀巴师徒成道故事画像及释迦涅架像等。
  大经堂门二层平顶上,建有宫殿式小亭,亭脊上有金轮、金鹿等装饰品。
  大经堂门首,曾悬有“三轮不息”、“大觉圆明”、“佛法正宗”等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