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故事、科学情
作者:谢乃岳/新竹市科学城社区大学



日期2014年1月02日

  温世仁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会,2013年底在甘肃的偏乡黄羊川举办,大会邀我为200位老师作一场「台湾的创新科学教育」演讲.

  对于住在翠绿终年的台湾人而言,难以想象在干冷又长年缺水的大西北,日子要怎么过.生活已然艰困,教育资源必定缺乏;因此温世仁先生发愿帮助大西北的孩子们网络化,并「以校领乡」带动农村发展经济与观光.初冬十二月,怀着景仰与学习的态度,我踏上了传说中的黄土高原.


黄土在现代丝路上绵延,是无穷的资源

一. 黃土
  在由兰州往武威的现代丝路上,举目所见都是黄土;早知道就不必从台湾带200条粘土来示范DIY了.那没被污染、满山遍野的黄土,在我眼中不是贫脊,而是无穷无尽的资源啊!黄土造就了生命,创生了文化,也粹炼了中华民族的坚毅精神.


荒漠中的导水大桥,向天地借水用

  明日集团专务陈明先生一路上指引我看几个窑洞,里面冬暖夏凉;以往住人,现在则存放土豆(马铃薯).但是在科技与创新的时代,除了农牧与居住的需要,黄土是否可以变成黄金呢?在三个小时的车程中,我不断地想着.

  人不可离水而居.为了生存,人们挑水、接管、凿井、开河,甚至远从百余公里外,钻山搭桥把水送到有需要的地方.在高原上看到这座壮观的导水桥,直接利用水位的落差来引水,不但节约抽水的电能,也易于维护;真是前人种树,荫泽后人啊!


二. 黃羊
  甘肃有黄羊镇、黄羊川,还有个黄羊川乡.从前这里有许多黄毛羊,现在快绝迹了.远远看到许多绵羊,黄土覆着厚厚的毛,又还原了黄羊遍野的荣景;这是笑话吗?却很难让人笑出来!这是生物与大自然奋斗的证据,更是人们与天地共存的法则!


远眺山坡上的石头,原来是羊群

  千乡万才兰州分公司总监陈涛先生开车载我们,他说在兰州每年只有两周看得见蓝天,平日都是灰蒙蒙的.到了大西北,蓝天却廉价地到处都是;夜里看星星,似乎举手可及!


棉羊身披黄毛,黄羊再现

  蓝天是阳光被大气中的微尘散射后所呈现的美景;空气中的水分愈少、微尘愈小,天就愈蓝.黄羊川地处深山之中,绝少污染,所以天天天蓝!千百年来,人们为了生存,并没有牺牲蓝天与星光.现代人追求物欲的同时,失去的比蓝天更多,且可能再也找不回来了.现代人低头看屏幕的时间多,认为已经拥有全世界;却不再抬头仰望天空,因为天际太远了.

 

三. 黃羊川
  这次的纪念活动在黄羊川乡的黄羊川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当年温世仁先生选定中国最穷的黄羊川乡建设五星旅馆,就是希望让 外地人看见贫穷、体验贫穷,并能让在地人接触外知与外资、提振在地的产业与经济.温先生委由林光信博士成立的千乡万才公司气度恢宏,希望在十年内于一千个贫困乡村训练出一万名人才;藉由SET(软件、英文与打字能力)的训练,使人才留在农村,让国际企业远距雇用,并能藉网络介绍农村的美景与特产,同时发展干净的产业—观光.


五星级的国际饭店,竟然建在穷乡僻壤

  我在会议前一天中午到会场,「西部故事」部门的彭海纳总监安排刘天骥处长(中国科协)与胡万龙老师(黄羊川中学)陪我,在当地仅有的一条小街走走看看,并到三位学生的家里访问.十年来,当地人的生活有了很大变化;新旧并陈的小街,让我们有幸在短短的一个下午经历了百年来的农村生活.

  黄羊川乡不在丝路主在线,却是古今的重要驿站;北宋年间,杨家将镇边抗辽,前后五代一门忠烈,发生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传说杨门女将的最后一战,在甘肃古浪峡中伏,全部牺牲了.北宋少了杨家,武力减弱,终于覆亡.

  黄羊川流向古浪峡,从前还有大片树林与青草,更有黄羊群快乐地生活在河边.树砍光了,水留不住,人和羊就无法繁衍了.因此千乡万才公司推动知识经济,并广为种树;期望减少耕地,还地于林、还土于羊.

四. 街市
  街上卖西红杮(西红柿)的摊车招呼客人:十元八斤.刘老师说,北京的西红杮十元只得两斤,这里的东西好便宜!西部农村居民所得不及沿海城市,可是物价更低.所以,富裕是什么呢?是心中的那把尺吧.

小镇上的番茄售价,只有北京的四分之一

乡村环保橡胶盆

 

  小店门口放了几个胶盆,竟是废轮胎制的!把轮胎剖开,加个木底,接天水或做饲料盆,经济、耐用又环保.台湾的废轮胎常被用来做花盆或码头的防撞垫,效用也不错,只要不是用来养蚊子都行.
  一位师傅在街边熟练地刮修一把金属水勺,立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旁的鐡桶中煮熔的银色液体,竟是回收的铝块.师傅把铝液倒入地上的砂模中,五分钟后掏除砂子,一个热腾腾的锅子出现了.在台湾我不曾见过这样灵巧的手艺,只有传说中的铸模在书中出现,很难想象在两层砂中间如何铸出薄层的锅壁;这样活生生的工艺教材,真值得保存啊.



决无仅有的路边铸锅锅术, 值得做飞机来看

 

五. 水
  黄土高原缺水,胡老师说当地人一个月才洗一次热水澡,还得乘车到镇上去,车钱加澡堂费用,三十元就没了.听说有些老人家一辈子就洗三次澡,出生、结婚、出殡!想到大家如此俭省,使我在黄羊川的两天中洗澡时,用水十分惭愧;但是生活习惯难改,还是如往常的方式洗澡,只是洗得不安!


能想象推着水车上坡一小时的情景吗?有水当知道无水的苦


煮饭烧水的煤从数百公里运来,珍贵但不环抱

 

  能否想象高原上,每天要花数个小时来回河中挑水的情景?或花大钱买水来用的窘境?台湾的慈济功德会曾经到甘肃的偏乡帮民众挖水窖贮水,而真正能永续涵水的方法仍是造林.

六. 干
  缺水的原因之一是降雨量少.从台湾初到黄土高原的人,最不能适应的是干!我来的第二天,就觉得呼吸的空气不同,很「干」净;干到鼻腔充血,还以为是感冒.黄羊川国际会议中心的建筑师陈开南先生说,当年来西北时,发现鼻涕带血,还以为得了不治之症!所以第一次造访此地,请记得戴口罩.


神气火烤两用炉,每家都有

  干燥会让皮肤裂开,痒得难过,须不断擦乳液与喝水.一天晚上,房内干到难眠,同室的刘老师打开浴室门,并在浴室地上铺一条湿浴巾;我又把窗户打开一缝,才能睡着.第二天听说许多来宾都遇到同样困扰,有人甚至呼吸困难,向工作人员调借了「加湿机」才解决问题.

  陈建筑师谈到当年施工的过程时说,从前以为的「天寒地冻」,就是台湾高山上的初雪;直到在黄羊川赶工,发现地面已成冻土,挖掘机居然挖不下去!这才知「天外有天」的意涵.后来呢?我问.陈建筑师笑说:要搭棚生火,软化土层中的冰,才能施工!这也是「人定胜天」的明证吧!

七. 热
  现代的室内暖气大多由电转换成热,效率很高;从前则是烧柴或煤来获得热能,在黄羊川还有这种传统生活.街上看到一辆卡车在卖煤,居然是由新疆运过来的;地上掉落的煤块、输送的油料、贮存的空间、和生火的时间,都是很大的能量损失;烧完的煤渣,也制造了污染与清运的负担.在垃圾堆中看见几个蜂窝煤,猛然挑起五十年前的追忆:祖母蹲在地上用炭炉生火时,烟灰染黑的那一头华发!


传说中的炕床,在屋外烧材,让热气通过屋内,
由烟囱排出

 

  黄羊川每户都有一个室内的鐡灶,烧煤炭、多用途.上层的环形鐡片可随意增减,以适应各种锅具;旁边的鐡板可以做鐡板烧,下方的门可调节空气流量来控制火势,侧边的抽屉则用来烤肉!这是一般旅行团看不到的景,是时代的烙印,但终会随着歳月而流逝.

八. 烟与烟
烧煤或柴,会产生大量烟雾;不但制造污染、容易中毒;而且煤与石油中含有许多有用的成分,可以制药或塑料,当作燃料烧掉真可惜.十年树木、万年煤,而千万年才能育成石油;现代人烧的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资源,我们则留下更多的垃圾给后代!

  聪明的北方人,在室外烧材取暖,将热导入室内的炕(土床),而让烟自屋顶排出.到黄羊川中学郭同学家参观时,曾坐在炕上吃了一碗热腾腾的面,受着老祖父母的招待,全身内外都温暖了起来.
街上看到卖烟叶的摊子,在地面放了八袋烟草,还有一副传统的杆秤.我送了老板一支台湾的长寿烟,他回敬我一支手卷烟.我讶异他居然用报纸来卷烟草,上面还有油墨耶!老先生说他今年75岁,从年轻用报纸卷烟抽到现在,身体也很好.听了实在无言!


用报纸卷烟的老人,长寿又健康

  我怀疑大西北那么缺水,如何能栽培烟草;台湾的烟草大镇是美浓,高温多雨,烟叶多汁肥美.后来查阅资料,才了解烟草可生长在任何环境中;只要有个月份雨量达到100mm,让幼株能茁壮;后期少雨干燥,反而适于烟叶熟成.难怪甘肃与新疆的烟草有名,不让云南!

  聚餐时,黄羊川国际会议中心总裁薛其祥先生告诉我,解决灌溉用水的问题,人就可能留在乡村.他曾帮助新疆的荒漠绿化,种得出蔬菜;又用砂漠蓬草根部所附生的「肉苁蓉」配成养生药酒.薛先生说,如果能在黄土高原发展高经济价值的作物,那么农民就能自给自足,城乡之间更能互补有无、相互依存、彼此尊重!

九. 三套车
  借着晚间,我造访了古浪镇与武威市区.黄羊川国际会议中心保全主任韦晓明先生载我在高速公路悠游,路上告诉我古浪峡的杨家女将传说,以及「马踏飞燕」(在武威的东汉古墓中出土的铜雕)成为大陆旅游局标志的典故.到武威市区时已近半夜,我俩到夜市去吃著名的「三套车」.

从凉州行面到兰州拉面,吃面学问多

  三套车有三道菜,是缺一不可的左宗棠套餐;第一道是一杯热枣茶,握在手中暖在胃里,立刻袪寒;第二道是一碟大肉(实为猪肉,为尊重回民而称),让人好聊天;第三道是一大碗行面,让人足饱!席中,我请教韦先生著名的兰州拉面制法,却引发了一场论战!

  韦先生说拉面是在面粉中加水及碱粉揉成,而碱粉的作用是让胃酸中和,让食物好消化!我以理化老师的人格保证,胃酸是帮助消化用的;正常情况下,绝不可能让碱去中和呀!他更正:加碱是为了酦面,因为食用碱(小苏打)受热后会释放二氧化碳,可让面团膨松.我问为什么不加酵母或老面?他澄清说家庭拉面用碱粉,而餐厅才会每天用老面掺水去和面.我又问碱粉是现代的东西,那古代呢?他回答说是草木灰吧.韦先生再补充碱粉可以增加面的弹性,我又问碱粉是作用在淀粉或蛋白质上?韦先生回答:吃面吧!两人相视大笑,开怀而归.

  晚间回房问刘老师,他说小时候住在兰州,看到每位妇女都会制面.她们通常用大西北常见的蓬草烧结成土块,溶于水中当作碱粉(碳酸钾);揉面时先加老面酦酵,然后加碱粉.新手揉面时,都会捏一小块面烤火后再尝尝看,太酸就加碱,太苦就再酦酵久一点.

  原来老面中有酵母菌,掺温水时酵母活化,以醣为食物,排泄物是二氧化碳与酒精(所以古人说酒是马尿,真有点道理).酒精会被自然界的杂菌酸化,二氧化碳溶于水也变碳酸,此时加碱去中和就有道理啰!至于烘焙食品时加的小苏打,在高温中可分解出二氧化碳,能使食品变松软.所以尔后吃任何面食时,心里要想着生化,才能吃得更科学、更安心!

十. 轻雪
  离开黄羊川的那天,竟然下雪了.彭总监抱歉地说:你们来的时候天好,离开时变天了!我说不会呀,让我们各种天候都体验到了,天天都是好天!

  清晨看到窗上结冰花,想考考刘老师:隔热用的夹层窗共有两扇四面,请问结冰花的是那一面?刘老师不假思索地说:外侧那扇窗的内面.果然家住北京,又任职科协多年,刘老师见识见地都广深!

白雪飘下,一切净与静


雪花飘落,相片中却如雨下

 

  到庭园中看雪去吧!白雪覆盖之下,一切都变得纯净且安静.纯净是天地一色,只有明暗之别;安静是雪的晶体会吸音,只听得到呼吸声—因为大家都鼻塞了.

  我用相机的快门记录雪景,同时分析雪花落下的速度.快门调慢时,可见雪花如雨丝,与落在衣领和帽上的轻雪,形成很不搭的对照.

十一.人
  彭总监负责西部故事的征稿及出版,这是一件极为伟大的工作.每一位写故事的学生与师长,都是在写历史;他们记录生活中的改变,也见证了人性的光明面!


怡然自得的老人,因为已经打过美好的一仗

 

  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在黄羊川街市上,看到一位老先生闲坐店门,看着过客;数字中年人在风中下棋不觉寒冷,因为战局正酣!他们在外地打工回乡,农田也正好冬休;儿时朋友老来伴,都市人可有这样的闲?

  馒头店前的小女孩好奇我们这些外地人,倒是两位大男生爽朗地表演凿冰制滑梯的工夫.他们的童年无虑无忧,直到长大、扛起家计、面对生活!就像我们拜访的郭同学家,中生代外出工作数月回不了家,留下老人与孩子相互依靠.教养若隔代,只能供衣食.孩子与父母同住的意义,其实也在与时代接轨,更有利于生存.


天真无邪的面孔,未来将主宰全世界,帮他们就是帮自己

  千乡万才的计划,就是把年青人与中生代留在家乡;在愿景实现之前,师长们的责任重大.目前在大陆西北七省,已有300余所学校加入计划;把学校网络化、培训学生写故事投稿、并制作具有乡土特色的网页参加国际竞赛,成效卓著.


走路到校需50分钟的郭同学,对未来有无限崇敬(左为刘老师)

  学校与师长们的长期投入与奉献精神,令人由衷感配;他们从事的不只是一份职业,更是一项树人的事业、造乡的志业.温世仁先生播下了种籽,在好朋友们的护持与师长们的持续浇灌下,黄土不再荒漠、绿州已然在望!


热心教育的胡老师,带我们家访时,担心学生们的未来

 


参加纪念会的西部七省师长们,教育是他们的宏大志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