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首页 计划简报 我们的团队 制作日志 网站地图
中文版 English
学生时代

 

聂帅与国防科技工作   聂帅与周光召

 

聂帅与周光召
 

  有人把原子弹比作引爆氢弹的火柴。火柴已经具备,中国的氢弹之路在哪里 ? 这仿佛是一片被如墨的夜色浸透了的荒原,看不到路。最初的探索与猜谜毫无二致,攻关者坚定地探寻、摸索。
   一篇又一篇论文交到钱三强手里,一个又一个难题被绞尽脑汁、呕心沥血的科学勇士攻克; 4 年中,黄祖洽、于敏和同志们提出研究成果报告 69 篇,对氢弹的许多基本现象和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
   1963 年 9 月,研究核武器的一部分科技人员从设计含热核材料的原子弹入手,开始氢弹的理论探索。首次核试验成功以后,我国迅速地将大部分理论研究人员组织到氢弹研究中。 那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年代,北京花园路 5 号的那座灰楼,灯火通明。从老一辈科学家到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人人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1963 年,彭桓武教授专门做过一次报告,从理论上阐明加强型的原子弹还不是氢弹。
   周光召做过一次关于氢弹的报告,他抱来一大堆书刊,有印载美、苏核导弹的外形照片,他分析这些导弹的外型类别,认为原子弹与氢弹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别,因而在原理上相应地也可能会有质的不同。
   为加强氢弹理论的攻关力量, 1965 年 1 月,二机部决定将原子能研究所的黄祖洽、于敏等 31 人调到核武器研究所。这样,氢弹的理论研究队伍汇聚一起,就形成了强有力的科研攻关 “ 拳头 ” 。 1965 年 1 月,毛泽东同志在听取国家计委关于远景规划设想的汇报时指出: “ 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 ” 刘少奇同志也提出要像炸响原子弹那样,早日炸响氢弹。
1965 年 2 月,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朱光亚、彭桓武指导制定探索氢弹的理论研究计划。研究人员总结了前一段的研究工作,分析了国外发展氢弹的情况。经过充分论证,确定第一步突破氢弹原理,第二步力争在 1968 年以前实现首次氢弹试验。
   正当科技人员在氢弹攻关中忘我拼搏的时候,谁也没想到,一场历史大劫难的序幕正在他们身边拉开。 1966 年, “ 九院 ” 理论部薄薄的围墙挡不住那场 “ 史无前例 ” 的台风。红旗、红袖章、红标语、大字报铺天盖地,甚至某些重要机密文件也被糊上了 “ 墙头 ” 。
   一夜之间,理论部大楼灰砖墙上和走廊内,糊上了密密麻麻的大字报,周光召成了 “ 推行刘少奇资产阶级路线的代表 ” 、 “ 资产阶级反动技术权威 ” 。他的名字横倒竖歪地出现在上面。周光召小心翼翼地推开办公室的门,生怕把大字报碰撕一个角,招惹更大的麻烦。
   红卫兵冲进周家,翻箱倒柜,到处搜寻。本来,在这狭小的天地里,书籍资料堆放得满满的,需直起腰侧着身走路,这一抄家弄得满地狼藉,竟无插足之地。周光召深夜回家,发现白己的论文手稿遍地撒落,他急忙到书籍杂物堆中寻找,可是,翻来找去,只剩下 20 来张 “ 零头 ” 。他拿起被踩破的手稿,用手轻轻拂平。他望着那模模糊糊的字迹,心如刀绞,就像有人用粗暴的手,抓住他的心揉捏。
  

 
1 2 
戎马生涯
元帅聂荣臻
图片阅读
怀念聂荣臻
 

重庆江津林田村希望小学

Email:cqjyy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