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印象八中 走进八中 特色八中 辉煌八中 异彩纷呈 感谢有你 专题简报 学校论坛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异彩纷呈 -》教学案例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发展良性语文教学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发展良性语文教学

 

—— 隐性课程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石嘴山市八中  陈艳秋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指通过校园文化、校园生活、校风、人际关系、集体活动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课程,隐性课程能很好地达到某些教学目标,特别是品质、习惯、态度等方面,并比显性课程的明确目标能保持得更久。学生参与这类课程通常是无意识地接受隐含于其中的经验,因此必须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什么是师生关系

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最重要,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那么什么是师生关系呢?“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

千百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效度和速度,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语文教学有很大影响。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育本身就是人和人之间的活动,没有人与人即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无所谓教育,也就是说,教育通过师生关系借助其他物质条件和手段,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的活动。今天我们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发挥人的潜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己任,而人的潜能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去发现。潜能的发挥要教师引导,也要学生配合。所以整个教育过程都要有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并依据学生个性特点最大可能实现实现他们自身价值。既然面向全体学生,就要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如果不健全,这自然难以做到。可见素质教育离不开良性的师生关系。否则,教育的目标任务都不能完成。

新课程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语文学科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要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这就需要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

语文课堂不仅是语文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的人文性和综合性,语文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是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科学,它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道德感染、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同时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些性质和特征,便决定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有知识、能力、智力等方面的目标,而且有认识教育,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隐性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语文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的好:“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同时发生,它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文字里有民族的情结,我们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精华积淀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因此,它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命根子。这样一个人文的学科,千万不能把它教成技能技巧,重术轻人。”语文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仅贯穿于课堂教学,而且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美丽的大自然,延伸到纷繁的现实生活。这不仅因为大语文的教育观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还因为“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业已深入人心。这就是说,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而且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基于真诚和爱的合作过程。真诚和爱是语文有效教学展开的前提与基础,语文教学是师生共同构建、共同创造的过程,如果不倾注爱,这个过程是无法真正实现的。教师与学生通过真诚的沟通、相互融合,在充满爱、信任与希望的合作情境中不断完善或发展师生的认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

因此说语文素质教育这种综合人文效应,不是人文外加的,而是语文学科本身性质所决定的。隐性课程资源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提倡并需要的课堂师生关系,是“共享”的关系。“共享”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及共同分享,在“共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建构者,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应该是“对话”的主旋律。在对话中,师生互相影响,补充、互相促进,最终共同进步。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不仅是手段、途径、而且还是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和对话精神。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对话意识和对话精神,更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对话能力。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体现师生人文关怀的过程。语文教学过程也是孕育高尚人性的过程。人性之美是人生最亮丽的风景,也是人生幸福的源泉。语文教学过程,是塑造与健全学生人格的过程,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有这样一则教学案例,语文课上老师正在与学生共同学习桂文亚的散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师带领学生徜徉在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各种声音世界里,教师请学生谈谈课文中写的各种“声音”中你用心听过哪些?除此以外你最喜欢听哪种声音,谈谈喜欢听的原因。语音刚落,就有十几个学生举起来手来,教师一一让他们谈了自己喜欢听的声音。这时站起来一位女同学,她说道,我最喜欢听语文老师跟我谈心的声音,她的话音刚落,班里就有些躁动,但她根本没理睬继续说,前一段时间,我思想上有些小波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还跟周围的同学说话,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学习没兴趣,自觉性比较差。语文老师发现了我的问题,没有在课堂上批评我,而是把我叫到办公室与我促膝谈心。她先是耐心地询问我家里的情况,当我说到母亲是家庭妇女时,她问我母亲为什么没有工作,我回答母亲文化水平低,找不到工作。她接着又问,你觉得你母亲生活得好吗,她自己是怎样看的。我说:我母亲很苦,她很羡慕有文化,希望我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老师又问:你做到了吗?接着老师语重心长地跟我谈了许多有关学习、做人的道理,老师还告诉我,她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知识改变命运”。听了老师的话,再想想我的母亲,我很惭愧,我决心今后一定好好学习,至今老师跟我谈话的声音经常在我身边回荡,象一股清泉流入我的心田,滋润着我激励着我催我奋进。刚才我说我最喜欢听语文老师跟我谈心的声音,同学还窃窃私语,说我在讨好老师,我不是讨好老师,这是我的心声。我将永远铭记老师对我的教诲。我也感谢老师对我的帮助,说着这位学生向老师深深鞠了一躬,并流下了感谢的热泪。这时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们也被深深感染,这位老师也被当时的情景感动得热泪盈眶。此时的课堂师生心灵对接,情感相融,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开拓了课程资源,也优化了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从此学生更喜欢上语文课,语文成绩明显提高,综合素质也不断增强。例如上学期学校开展优质班会评选活动,这个班的学生自己设计创意了一节班会课,班会课主题深刻,活动形式新颖独特,质量高。学生参与面广,语文能力较强。其中这位女同学是这节班会课的策划者之一并担任主持人,她的表现很精彩,博得了大家一致的好评。学期末学校进行师德问卷和课堂教学问卷,学生对这位语文老师的满意程度很高。学期末学生的语文成绩也很突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语文教学有如此大的作用,那么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三、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共同建构意义。只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和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不惟书,不惟师,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创新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师生心灵沟通,互相关爱,共同创造,才能成为现实。因此,新课程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那么,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一)学会宽容  懂得欣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说:“倘若我们的观点遭到猛烈的抨击,我们的行为遭到别人的非议,我们仍然能够从容面对,并能反身而诚,反求诸己,而不是气急败坏,甚至暴跳如雷,那么,我们就有了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一种精神气质,那就是宽容。”教育是引领人们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每个人的社会关系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的生活境况、生活道路也各不相同,世界在每个人的眼中所呈现的面貌、所展示的色彩也就不尽相同。因而一个人对于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看法就再正常不过了。正因为如此,教师就应该学会宽容,懂得欣赏,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尽可能的从多角度看待事物,全面了解学生,树立现代学生观,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尤其是对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更要有信心,要多些宽容,少些斥责,多用激励、鼓舞性的话语与他们平等交流对话。因为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有力量,它对于造就健康人格,培植宽容、真诚、信任与正直的品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学期伊始,初一语文诊断检测,有一个学生的作文只写了五行字,自然他的语文成绩不及格。讲评语文试卷的时候,老师没有批评他,课下找他谈心,问他作文为什么才写那么点内容,这个学生说:“老师,其实我会写,只是时间不够。”老师又耐心的问:“别人的时间够,你的时间为什么不够?”这个学生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有个坏习惯,就是边学边玩。上小学的时候无论是作文课还是考试,我从来都没有写完过作文。老师常常当着同学的面挖苦嘲笑我。老师越说我越不改,还故意气老师,跟老师对着干。我不爱上语文课,语文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这次语文考试我故意没写完作文,是想看看你对我的态度。真没想到你没有说我,还找我谈心。”第二天,他把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这位老师当时面批。由于这个学生基础差,错别字连篇,语句也不流畅,但他的作文构思较好,想象力也比较丰富。老师首先肯定他的作文成功之处,表示欣赏他的文章。从此以后这位学生在作文写作上狠下功夫。本学期开学,学校组织读好书征文评比活动,他的文章获了奖。拿到奖品,他首先跑到语文老师的面前报告了这一喜讯,老师和他一起分享了成功的喜悦。作文课上老师还让他朗读这篇文章并自己进行讲评。同学们流露出羡慕、赞叹、钦佩的目光。他的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的同桌是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以前上课,他不是睡觉就是捣乱。自从老师在作文课上讲评他的作文,说他的作文有进步后,他就变了,上课认真学习,课下经常忙着看书搜集资料写作文,对别人也比过去有礼貌了,真是变了一个人。”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如果现在这位老师也象这个学生以前的老师一样,不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不与他沟通交流,只一味地挖苦他,伤害他的自尊,就不会在他身上挖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进而培植闪光点。他还会有那么大的变化吗?他的变化还会影响到全班同学吗?

(二)学会等待  懂得尊重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等待就是尊重,等待的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我现在任教的班级就有一个学生属于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该生学习基础过差,有些知识学几遍都搞不懂。上课老师不愿叫他回答问题,因为他说话不着边际,往往惹同学哄堂大笑,既耽误时间,又影响课堂纪律。我对他却比较有耐心,从来没有放弃过他,课上课下态度和蔼、不厌其烦的给他讲解知识,启发他学习。上课经常让他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只要回答的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我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肯定。如果回答不上,我总是千方百计地引导他,有时他自己都急的满头大汗,我却笑眯眯地注视着他,示意他慢慢地说,直到他说出为止。这个学生朗读课文的声音比较洪亮,我就经常让他朗读课文,在学生面前表扬他,鼓励他,保护他的自尊。我走进他,喜欢他,成为他的朋友,同时引导同学一起关心他,让爱唤起他的自信。后来这个学生上课也能举手回答问题,学习有了进步。同学也不再取笑,而是真诚的帮助他。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某某同学智力发展迟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以前同学们讽刺他,取笑他。他上课回答问题时,有些同学竟故意告诉他错误答案以此取乐。上小学时,老师很少让他回答问题,而您却不同,不但不歧视他,对他还无微不至的关怀,同学们都很感动,都说您了不起,我们敬重您。”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凝聚着师爱,蕴涵着期望,寄托着成功。尊重会使学生受到感动、感召而引起模仿,师生间更能相互信赖,学生就能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三)学会关注  懂得友善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要学会关注,正视差异,把全班内的每一位学生都作为自己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体验,他们的心理健康。有这样一个学生,她从农村中学转入我班,是农民工子女。经观察,发现她经常眉头紧皱,头低垂着,眼中流露出茫然无助、不知所措的神态。我走近她主动跟她交谈,问她是不是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不适应。听我这么一问,她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我没有劝她不要哭,而是让她纵情的哭。哭了一会,她自己渐渐地停止了哭泣,我问她是不是心里好受多了,她点了点头。接着就给我讲了自己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很不适应,老师、同学都不熟悉,感到孤独寂寞。在原来的学校自己的学习还不错,来到这里,好学生多,从哪方面比都赶不上他们,认定新同学都瞧不起自己,她就躲着同学,不跟他们交往。我觉得她是新环境不适应症产生的心理障碍。首先我让她把内心的苦水全部倒出来,并对她表示同情,然后我告诉她,我也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听到我的话她感到惊讶和出乎意料,忙问我是如何从困境中挣脱出来的,我就给她讲了经过。听后她说:“我总是跟优秀的学生比,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家,就感到心灰意冷。来到这里我确实比以前努力多了,可我从来没跟自己比过,如果跟自己比我可是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又启发她认识到生活的挫折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它可以使人更好地认识自我的不足,将外界的压力内化成为对自我的激励。在与他人和自我的比较当中不断的提高自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我又让同学主动的与她接近和她交朋友,请科任老师给她辅导功课,后来她又主动的找我谈了几次,很快她就适应了新的环境,并且和我象朋友一样,跟我说心里话。可见,教师一定要多关注学生,和学生心贴心,学生才能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学生和老师才能有亲近感、倾诉感,教师也才能够和学生分享希望、承担挫折、倾听烦恼,师生之间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四)学会品味  体验成功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潜能的开发,创造性的解放。完美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开启幽闭的心智,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之美,智慧之美,人类灵魂的博大与深邃,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的灿烂与辉煌,还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一种愉悦的学习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给他们施展才华、发展潜能的空间。例如:学习《孙权劝学》这篇文章,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谈谈欣赏作品中的哪个人物,欣赏的原因。先让小组交流,然后每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中有一位学生说得比较精彩。她说文中的三位人物她都欣赏,但更觉得孙权了不起,理由是:吕蒙的变化缘于孙权的“善”劝。孙权劝吕蒙的一番话既不失王者风范,平易近人,又有极强的说服力。接着她把孙权的几句话逐句进行分析,突出孙权语言善劝的特点。这位学生发言语句连贯,思路清晰,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她的话音未落,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她的话语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他们结合历史知识、小说《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内容,谈孙权说鲁肃赞吕蒙,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的课堂真正体现了“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激增”,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情趣和活力。学生学习兴高采烈,其乐融融。因此,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优化教学过程,使师生共同品味到成功的喜悦。

(四)展现魅力  共同发展

教育教学活动要想取得成功,首先需要的是学生与教师的合作。学生的合作态度,首先来源于他对教师的人格与学识素养的认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教师要有献身教育的精神,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和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学生面前始终表现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愉快乐观、奋发向上的状态去感染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因此,教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品质,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教师必须具备这些素质。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师博学多才,讲课生动形象,循循善诱,每节课都能享受到热烈沸腾、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授课程有较高的学术造诣,精通所授课程的教学艺术,具有广博宽厚的文化素养,做到广中求专,一专多能,把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并用之教学当中。例如:我听过一节语文公开课,学习的课文是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位作课教师知识面宽,把史地知识自然贴切的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将相关知识有机整合。她能迅速准确的在黑板上勾画出黄河、长城的图形,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引导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含义,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词中所描绘的纵横千万里辽阔的景象,从而领悟到词的大气磅礴的意境。理解作者博大宽广的胸襟和雄伟旷达的气势。赏析“惜”的深刻含义时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历史人物放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去剖析。引领学生跨越时空,纵横驰骋在上下几千年中。学生受到很大的感染,令学生心胸为之开阔,心气为之豪爽,精神为之振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这位教师自做课件,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的灵活自由,学生在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学生对老师的敬佩、信赖之情油然而生。为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以智慧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赢得人心,使师生共同成长,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总之,要想建立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还要热爱学生,因为爱心是打开学生心扉,开启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学生完美良好人格的金钥匙。教师关心、热爱、理解学生,师生间才会心灵相融,情感相通,有了这样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间才能真诚交往、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共享、共进。教师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以创新的精神和崭新的姿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去,努力创设和谐、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心灵对话,情感相融,智慧共生。

 

 
         
         

宁夏 石嘴山市第八中学版权所有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