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奋飞竹丝厂负责人纪要:
问:平乐竹编工艺总体发展历史是什么样?
答:从五十年代末开始起的瓷胎竹编与竹帘,迄今几十多年来,变化很大,大致可分为初兴、发展、昌盛三个时期。
问:能具体说说这三个发展时期的大概情况吗?
答:初兴时期:五十年代末,成都竹编工艺社派人到平乐采购竹料,为了运输方便,委托平乐竹器社代为加工成竹丝,并传授生产加工技术。通过加工掌握了竹丝工艺生产技术后,纷纷要求发展竹丝编织工艺品。于是,先后派人到成都、梁平两地,参观学习瓷胎竹编、竹帘的编织技艺。竹器社也升级成为“竹编工艺厂”,招聘了美工人员的技术人员数名,仅三年时间,瓷胎竹编商品产值约五万元左右、编制的竹帘达到75084平方米,虽然方兴即止,但也为后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发展时期:1973年,为发展竹丝生产,在镇党委的支持下,实行厂社挂钩、厂内外结合的办法,动员组织起来,加强生产管理形成有机的劳动组合。在这一时期中,竹编瓷胎年产量最高达二十四万元,竹帘最高年产量达到1.877万平方米。昌盛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平乐除县属竹丝企业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外,民营企业逐步兴起,利用当地竹源优势加工,昌盛红火长达十年之久。
问:谈谈你们厂的发展情况和盈利概括吧!
答:我们厂先后安装了82台木机织竹帘,产品供不应求,毫无一点库存积压。最为保守的估计,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整个平乐镇从事竹编织工艺美术品的从业人员,不下于2000人,年产竹帘为75.1800万平方米,瓷胎竹编产品产值约四百八十万元,比七十年代最高年增收三至四倍。
问:你厂的产品获得过什么奖励吗?
答:我厂的工艺品曾荣获“1999年中国竹文化节国际竹业博览会金奖”。
问: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对竹编工艺有什么保护措施吗?
答:竹编工艺是古镇的传统手工艺文化,现在已经被政府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这种手工艺技术是让世人更加了解勤劳聪明的中国人民的智慧。让更多的人们来了解具有特色的平乐古镇,使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更加繁荣。我相信竹编工艺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会越走越兴旺。
版权所有
制作:邛崃市平乐中学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