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访问纪实
 
 
  * 扎西·隆朵丹曲嘉措活佛 * 李文昌 * 马有录 * 李忠德 * 朋毛才旦 * 多杰才让
采访地方人物——李忠德
日 期:2005年11月20日(星期日),15:00-16:30
地 点:李忠德家中
受访者:李忠德(湟中县博物院长)
记 录:曹元章、李玉龙、刘占文、赵生祥、马有忠

Q1:塔尔寺的表功象征物是什么?
A1:塔尔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表功制度,表功有一般性的物质奖励和带有品位的永久性标志的奖励两种。受前一种表彰的范围较广,有活佛、各级各类僧官和一般僧人。而受后一种表彰的人数极少,多为社会地位、佛位较高且有一定经济力量、乐施好善的活佛。前者受奖多为哈达、佛像、佛经、佛塔、袈裟、坎肩、衬钱(这里可以当作奖金)、以及在法会上可以领取比别的僧人多一倍乃至几倍的份子,或僧职晋升。后者受奖,两种兼而有之。

Q2:活佛、喇嘛的付邸,谁有钱,谁就可以修得宏伟壮观一些,可以任意做鞭麻墙(赭红色墙体)、饰铜镜,插牦纛,置镏金宝瓶,是这样的吗?
A2:并非像你说的那样,活佛府邸的红墙、绿瓦、牛毛幡桅杆、金顶宝瓶,都是他们有功于佛教事业而寺院给予的表功象征。当然其中也有经济势力的因素,没有一定的经济力量也做不出如此大的功德。

Q3:你能说说塔尔寺建筑的艺术特点吗?
A3:塔尔寺宏伟的建筑有三大特色和风格。首先,寺院建筑形式与藏族地区许多寺院一样,依山就势而建,错落有致,殿堂层叠,佛塔林立,僧舍栉比,红墙黄瓦,金顶绿树,经轮幡幢绘成一幅神圣、庄严、神秘的自然佛刹景观。其次是,在建筑艺术风格方面继承和运用了藏汉等民族优秀的传统建筑工艺和技巧,融合藏汉建筑特色于一体,形成了以藏式为主,藏汉结合的新建筑群体。

Q4:塔尔寺对当地经济有哪些贡献?
A4:在湟中,连接著名佛教圣地塔尔寺的一条街被称为金塔路,这里的民族宗教用品琳琅满目,前来购物的中外游客熙熙攘攘。金塔路藏货市场驰名中外,它同北京、拉萨、成都的藏货市场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藏货市场”。近年来,这里的成交额达高达几千万元,上缴税金百万元。

Q5: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这些称谓是怎么由来的?
A5: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格鲁派活佛系统的称谓,是历代中央王朝授封的。公元1578年,第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在青海湖畔的印华寺与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会面,互赠尊号。俺答汗赠索南嘉措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其中“瓦齐尔达喇”是梵文Vajra-dhra的音译,意为执金刚;“达赖”是蒙文音译,意为“大海”;喇嘛是藏文音译,意为“上师”。这就是达赖喇嘛活佛系统称谓的最初由来。

Q6:你能说说跳欠吗?
A6: “跳欠”,这是一种汉藏语合壁的叫法,藏语叫“尕欠”,当地汉人俗称之“跳神舞”,或称之“喇嘛社火”、“哑社火”。这是黄教古刹塔尔寺每年举行的宗教法会“观经”中(除十月“观经”外)的一个主要活动项目,它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也是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

Q7:什么是“法王舞”?
A7:“法王舞”这是由带领演员跳舞的“欠部”扮演护教法王(汉译为“畏布金刚”),因此称这些舞蹈为“法王舞”。

Q8:“法王舞”分几场?
A8:“法王舞”共分五场演出。第一场藏语称“托开”,直译为“干枯的头盖骨”,意为“骷髅舞”,演员4人,皆为小完德(童僧)。第二场中的天界勇士“巴吾”与“巴莫”由4或6位成年僧人扮演。第三场藏语称“夏娃”,意为“鹿兽舞”,演员6人。第四场藏语称“多尔达”,意为“死神舞”。第五场藏语称“贝芒”,意即“群舞”。有6名童僧扮演的冠笑罗汉面具的仆从,簇拥一位头戴罗汉面具的大施主入场。后有体形高大,头戴牛首面具的大威德金刚护法神,在手持线香的仪杖队簇拥,吹奏唢呐迎入场中,其舞步铿锵。接着第三场出场的鹿儿也随法王绕场作舞。此时,围观的群众将事先准备好的“哈达”,纷纷掷入场中,气氛十分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