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辉煌
今日石窟
石窟未来
活动雁泥
专题简报
网站导航
石窟的修建 石窟的历史 石窟的保存 石窟的影响 石窟的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昔日辉煌>>石窟的文化

石窟的文化
    十六国时期,社会动乱,干戈四起,然而佛教文化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五凉割据的河西地区,佛教尤其盛行,先后几个统治者,大多崇信佛教,并大力倡导、扶植,为扩大佛教影响,提供了政治上的支持。五凉时期,正是佛教东传的初级阶段。正是由于佛教文化的盛兴,千百年来,对中国的政治、哲学、文化、法律、民间风俗、社会规范、做人的道德标准等都有很深的影响。前凉统治者张天锡,在凉州东苑置铜像,请月氏人,龟兹人在凉州组织译场,进行翻译佛经活动。外地和尚慧常、进行、慧辨、凉州僧人竺佛念,智严、宝云、道泰等,在凉州译经59部79卷。升平17年9(公元373年),张天锡邀请西域人支施仑、帛延等与凉州本地沙门一起,对《首愣严》、《须赖》、《金光首》、《如幻三昧经》四种经书进行了翻译。

    天梯山石窟在1959年搬迁时,在第一窟右壁上部靠前方最下一层泥皮上,剥出了一身北凉影塑小坐佛,说明这种四壁上部一周作台粘贴影塑千佛的作法,远在北凉时期已开始,并对敦煌、麦积山等地稍晚一点的洞窟均有一定的影响。北魏壁画30多平方米的千佛,说法图,无量寿佛,男女供养人、飞天等,人物造型体现了高鼻宽肩,瘦脸长颈,细腰长腿的秀骨清像自然可爱的美。

    第2、3窟为初唐开凿的覆斗顶窟,虽经大地震的浩劫但窟内遗存的初唐和盛唐造像及壁画极为丰富。窟内的5尊佛像和11尊菩萨,是盛唐时期的佳作。第2窟的30多身唐代壁画中的男女供养人,第3窟的菩萨头像都很优美,即是与全国各大石窟现存最美的唐代人物,相比毫不逊色。这说明隋唐时期的凉州,不仅在经济和文化上是空前发达繁荣,就其佛教艺术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第 13窟是提叶形大佛窟,作穹窿顶,高30米,是天梯山唯一的巨型大窟,和炳灵寺唐代大佛哭基本相同,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