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street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采访历程

  9月月18日,我们在付老师与王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湟源县老街中,付老师找了一辆出租车,把我们拉到老街的东保存完整的床入口处,这里原来的城门已经不见了,代替的是崭新的一座城门,此门叫东门楼,原先名称叫“火祖阁”。两边新修了廊坊与厢房,以及小型广场,供人们休憩。火祖阁前面修了一座铜鼎,足有两人高,具有纪念意义。可惜的是我们找了老半天,也没有找到管理员,未能登上城楼欣赏一番。无奈只好沿老街街道往里走,两边正在修缮民居,一些老房子已经被住户装修,改变了原有的模样。我们找到了一家保持原样的住户,家中只有一个老奶奶在,我们第一次真实的看到了老式的床(古时叫“榻”)老奶奶对付老师说已经有好多人来看,他们一直保持着这种样子,家中的儿女们想修一幢小楼,但两位老人不忍心拆除,所以一直流下来了。我们知道老奶奶舍不得陪伴了自己大半辈子的老房子。付老师告诉老奶奶,这种房子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从历史价值来说应该保护的。据调查,象老奶奶家的这种床在湟源县是保留最完整的。老奶奶很高兴。她说她要保留下来,不会拆除的,欢迎我们今后常来。我们告别了老奶奶继续沿街道前进。

 老街两旁的民居正在修建,有些是直接拆除,因为已经找不到原有的样子,有些主体建筑依然保持原样的,只拆除一些新修的墙壁、隔椴,然后按照老样子修复。将原来的木料损坏的地方用工具清理掉,然后用新木料修复。最后用漆刷好,这样保持了原先的风格,减少了材料的浪费。即环了解砖雕保又经济。我们遇到一位叫唐文莹的师傅,他带我们参观了修建的一些民居与已经修建好的建筑,介绍了木雕、砖雕与油彩画,每一处的雕刻都有它的含义,比如木雕“马踏飞燕”、“抚育”以及“鹿鹤同春”等。还有墙壁上雕刻的浮雕“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英战吕布”等。每一处都蕴涵古文化。尤其是文庙附近,处处是古文化气息。在文庙孔老夫子的塑像前付老师说:“这是文人的祖先,你们在这和孔老夫子和一张影,将来大家都能考个好大学。”。我们知道后天的成功还需要自己努力,但大家还是十分高兴的留影纪念。也为我们此次专题研究计划探访老街作为纪念。

  文庙里面正在修缮,师傅们为了安全不让我们到走廊、厢房处,只让我们从院子里参观了一下大殿-文成殿。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其命名来源是出自亚圣孟子(《孟子.万章下》)的一句话:采访唐文莹“孔子之谓集大成”。这句话是颂扬孔子的,意思是“孔子创建的学术理论,是天下成就最高的、最完备的理论”。孔子在唐代曾被封为“文宣王”,宋朝皇帝赵佶说孔子“集先贤哲之成”,到清乾隆年间,孔子就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
  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孔子的牌位,东西两边为“四配”(四人陪孔子享受人间祭祀之意)。所谓“四配”也叫四圣,他们是孔子的学生颜回、孔伋 、曾参、孟軻。颜回(兖国复圣公)、孔伋(沂国述圣公)居东侧;曾参(郕国宗圣公);孟軻 (邹国亚圣公)居西侧。

  东西各龛六人,共十二人的牌位,是“十二哲”。乾隆三年(1738年)从原先的十哲增补为十二人,并从此固定于文庙大成殿中,大殿东侧是闵损(闵子骞)、冉雍(仲弓)、端木赐(子贡)、仲由(子路)、卜商(子夏)、有若(子有);西侧是冉耕(伯牛)、宰予(子我)、冉求(冉有)、言偃(子游)、颛孙师(子张),在宣传部收集资料朱熹。 殿旁两侧与门扇上都有旧时的油彩画,虽然经过数十年的风吹与人为破坏,但仔细看,仍能看出栩栩如生的孔老父子讲学的情景。据修缮的师傅们说,这些油彩画还是三中全会后,重新油画的,原先的画都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破坏了。我们为这些文化遗产遭到破坏而遗憾。

  出了文庙我们来到街道处,唐文莹师傅有事走了,我们只能自己看了,因为已经是中午了,师傅们已经休息了,我们没有找到人进入丹噶尔厅中参观,只好到城隍庙中参观了。城隍庙在老街的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处了。我们在这儿遇到了正在为老街四处奔波收集老街文化资料的退休教师董浩老先生,他热心的向我们介绍了城隍庙。城隍庙是三进两院的格局,庙宇廊庑依地势而建,不仅布局层次分明、参观文庙紧凑连贯、显得协调统一、而且古朴典雅、雄伟壮观、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堪称艺术精品。它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于嘉庆六年(1801年)重修。又曾于宣统三年(1911年)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间进行了二次维修。自创建到今天,已有222年的历史,它是青海、乃至西北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

   对门南首的这座大照壁,就是城隍庙的“望壁”。雕砖砌就,宏伟壮丽,其斗拱飞檐犹如木制,围边青砖镌刻“万”字闭合式花边以象征“万福不到头”之意,压脚镌刻莲花边,中间镶富贵吉祥花草图案,如桃(寿桃)、榴(石榴)、手(佛手)、柿(柿子)、竹、菊、梅、兰,鹿、鹤同春,兵书宝剑等;堂中部的大斗方镌刻盘龙、寿山海水图案。整个青砖雕刻花纹清晰有力,实属砖雕高手。中堂额题“明镜高悬”四字,旁题联对:
       灵昭千秋,统阴阳而有赫,   祀通万古,资保障以无穷。

  进入山门,我们看到的这幢正面建筑就是戏楼。戏楼建在六级台阶之上,三楹建筑,上高下矮,迎面看,楼上中间宽而左右窄。穿过楼底回头看,建筑材料中间向外突出的就是戏台,与戏楼的整体呈品字形结构,俗称“纱帽翅”(宋代官帽的式样)取“一品当朝”之意。屋顶呈四面歇山顶,称之谓“五岳朝天”式。戏台上面与后台中间隔板壁,雕“福禄寿、三老三少”图,圆形透孔大窗,寓言为“人文蔚起、后继有人”之意。
  戏楼左右分别矗立的是钟鼓楼,方形歇山顶,上下两单檐,十字形屋脊四分水,前设拱门,左钟右鼓,钟有两围之大,鼓具三尺之径,是只设而不敲的灵物,据传说:“一旦敲响,声闻于天。”人们常有“晨钟暮鼓”之说,但湟源城隍庙却是东方设鼓而西方设钟,有人说这岂不成“晨鼓暮钟”了?其实据有关资料记载汉代的报时规制是“清晨击鼓催人起,夜晚敲钟教人息”。湟源城隍庙钟鼓楼的设置正是援用了汉代的规制。

  我们觉得这些都是我们湟源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我们应该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让它受到破坏。欣赏浮雕

  告别董老师,我们来到建筑公司的料场,向一位老师傅了解了木料大部分是来自东北,修缮的师傅是来自甘肃永靖古典建筑公司,具有很好的古典建筑技术,预计年底就可以完工。

  今天一天的走访我们收回颇多,感触最深的是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与现状。发动大家都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让这些古老的文化一直延续下去。让今后无论是多少代的湟源人都能欣赏与领略古典文化。让古典文化一直延续下去。

                        指导教师-付明祥 编辑-李桂梅、付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