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学 作 品
摄 影 作 品
景 中 有 我
千年的守望---日月山的美丽

    青海的山大多是挺拔的,峻峭的,刀削笔刻一般的险山.巍峨的直刺向青天.而这座充满神话的日月山则有些不同.亲眼看到她你会有一种疑问——“这是青海的山吗?”。日月山不挺拔,更谈不上什么”险“,日月峰远看过去如同两个馒头.圆滑,而且放眼就是那么一片茫茫的绿.如同江南的山,以秀取胜.
    山的东麓是富饶的湟水流域,清澈的河水蜿蜒曲折,盘山绕岭;西北是广阔的青海湖;西南,山峦绵亘,草原无际。这里是中原通向西南地区和西北等地的要冲,也是青海农牧区的分水岭。这就是蜚声中外的日月山。
    月山这个平淡得丝毫也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它雄浑的山脊线条柔和,没有突兀的山峰陡峭的悬崖。经过太阳千万年的灼烤,风雪无数次的磨砺,大山裸露的赤红色砂土显得凝重和静寂,空旷而高远。不是有了峰顶古色古香、遥遥相对的日亭和月亭把它打扮,也许初次经过这里的人不经提醒,谁也不会注意到它。但是它地处要塞,形势险峻,地理位置异常重要,很早以来,它就是祖国内地通往西北边陲的咽喉要道,也是汉藏人民友好往来互市贸易的纽带。早在汉代,日月山已成为我国“丝绸辅道”的一大驿站,唐代更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
    大唐著名贞观盛世时。唐太宗,为了同吐蕃加强兄弟民族的密切关系,决定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往吐蕃,与松赞干布成婚。于是,历史上留下唐太宗“八难”吐蕃智相禄东赞的传说。而日月山日亭壁画主要讲述的正是这“八难”中的两难,即百匹马驹认母和辨认真假公主。
    文成公主入藏时,唐朝正时封建社会最鼎盛辉煌的时期,而吐蕃则处于奴隶社会,公主入藏后,把汉族的制造家具、纺织、养蚕、酿酒、造纸等手工业技术的传入,极大地促进了吐蕃社会的进步与文明.而日月山亭壁画记载的便是这一段历史.
    其实日月山是由红色页岩构成的,山上的红土粘性很大。尤其是春夏之交,冰雪消融道路泥泞,车马行人都难以通过。1951年西北支队奉命进军西藏路过日月山时,就吃尽了红粘土的苦头,那时候,日月山还没有现在这样平坦的柏油路。汽车开上山,车轮陷进粘土,在原地打滑,只转不动。干部战士一齐卷起袖子挖土垫路,大家叫起劲来拼命的推车,劳动号子此起彼伏,歌声振荡在空旷地山谷……
    支队政委慕生忠将军目睹眼前的场面,想起文成公主进藏路过日月山的传说,思绪万千。这块空气稀薄、人迹罕至的土地,千百年来以交通闭塞而使人触目惊心,许多探险家也望而生畏。可是,远在唐代,一个弱女子,竟能冲破禁区,完成世界屋脊上艰难而漫长的旅行,建树汉藏友好大业,这是何等的奇迹!今天,共产党派队伍进西藏,更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眼前的困难当然就算不了什么。进军西藏的第一关已经胜利通过了,前方有再多的关山险阻也休想挡住部队前进的步伐。我们一定要胜利到达拉萨,?还要探索出一条新的路线,把公路修到拉萨,把汽车开上世界屋脊,让这块神秘的大地?永远结束与世隔绝的局面,实现全中国各民族团结大业。慕生忠站在日月山头,激情满怀,他挥笔疾书,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日月山啊,日月山,
    海拔三千三。
    回头看,有人烟;
    向前看,青草滩,一望无边。
    文成到此曾留难;
    我今进藏从此过,
    进入草原第一关。
    日月山确实是通往柴达木盆地,通往“世界屋脊”的第一道关口。我们停车伫立山口,只见一轮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给辽阔的大草原抹上一缕金辉。朝霞与日月山火红的峰峦交相辉映,光华灿烂,瑰丽夺目。前方,宽阔的青藏公路似黑色的锦带伸向山下千年以来走过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日月山的脚下,在这片绵延万里的浓郁的高原草甸上寻找着自己的梦。无论是文成公主,或者是西北支队,还是写下那首传唱在五湖四海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的王洛宾先生,都只为自己的梦……
    那首歌的旋律里面融融的流淌着一位伟大的歌者一生的梦幻“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我愿做一只小羊,守在你身旁.我愿你那柔软的皮鞭,轻轻不断打在我的身上”这个美丽的梦唤醒了一个时代.唤醒了中国人身上与生具来的浪漫主义精神...
    千年了...民族的融合早已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忘记了千年以前的战争...却没有人忘记改写千年的那个女人....文成公主的故事,将会永远成为日月山守望的神话.这个用她柔弱的肩膀承担起国家的重任的女人将永远成为中国人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