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第一街 巴人故里 身在此中 俯思古今 关于我们 专题简报 参考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专题简报>>计划总览>>正文
 

 

■专题研究计划总览

我们参加的竞赛类别:

地方名胜古迹

我们的地方社区简介:

我们的学校位于四川省东部的革命老区达县石桥镇,距离达州市63公里,地处丘陵小平坝,春秋时代属巴国,秦属益州,汉代建场,隋唐朝时为太平县,后置柳杨县(县址在离现址2公里的西南方高寺寨,故现在亦有人称石桥镇为柳杨城),宋元兴盛,明末战毁,清初移民重建。石桥的得名,源于场镇境内有十条大小不一的河流横贯南北,加之河上架有十多座风格各异的石拱桥衔接东西,故取名石桥河(简称石桥),1985年建镇,称作石桥镇。

石桥镇历史悠久,有很多有名的文化遗产如:火龙,川剧座唱,娃娃班,车车灯,哭嫁,巴山背二哥,踩高翘,鼓号队,军乐队,太极剑,精武馆,翻山饺子。

石桥镇作为达县第一古镇,位于四川东北部,与营山、渠县、平昌、达县四县交汇,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辖20个村,5个社区,222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45100余人。

场镇境内共有大街小巷48条,列宁主义街就是老街中最有名的一条街。列宁主义街,简称列宁街。列宁街引人注目的是有牌坊,牌坊由东向西一字排开,一共是四座仿木结构的石牌坊。这些高耸的石牌坊,分别是清嘉庆、同治、光绪年间为旌表、诰封、节孝而建造的。石牌坊古朴隽秀,重檐斗拱尉为壮观。每坊额端均镂雕“五龙捧圣”。其间或浮雕“八仙”,或圆雕“桃园结义”,或“三战吕布”,或“二十四孝”等历史故事。更有那精雕细镂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琴棋书画甚是好看,把个全长694米,210间街房的一条街装点得古色古香。

然而,最有标志意义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刻在第二号牌坊横额正中几个光彩夺目的大字——列宁主义街; 1933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总指挥的率领下,发动了著名的“宣()()战役”。直逼盘踞在达城的川陕边防军督办署刘存厚部的老巢。红九军十一师由政委叶成焕、师长陈再道带领,从巴中、平昌挥师南下,率先屯兵石桥镇,并解放了邻近九乡八场的劳苦大众,迅速建立起各级苏维埃政权。区苏维埃设在石桥烟市街黄家大院,主席李祖顺、副主席兰廷义;乡苏维埃设在“天宝戋”郭荣华店内,主席潘庆礼。乡苏维埃下设13个村苏维埃。宣达战役指挥部设在石桥文昌宫内,区、乡苏维埃俱乐部设在“剪谷堂”。随后,红三十军政治部进驻石桥镇,组织赤卫军、童子团、宣传队开展广泛的建政、扩红宣传活动,发动工农群众、社会青年、教员、学生参加红军宣传队、錾字队,进行街头、乡场宣传,表演。印发、张贴传单,书写标语口号,錾刻宣传标语。

列宁街,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领导无产阶级劳苦大众为推翻旧世界所走过的战斗历程,为纪念革命先辈的创业功德,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这里成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成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基地。1979年,达县革命委员会批准列宁街为达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专题研究计划概要:

在古镇,你时时都能感受到现代生活对传统的冲击,住上水泥楼房的渴望,对现代生活的向往,刚刚开张的时尚发屋,处处可买的手机充值卡……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古镇的生活。破旧的老街,老式的柜台,街边纳鞋的老人,它们代表的是千年的传统生活,其适用价值的丧失,使它们失去人们心 中的地位。

这就是现实,现代在替代传统,现代步步紧逼,传统节节后退。

我们的INTERNET环境:

学校的三个微机室能够上网,全校班级达到72个,从上午第三节开始基本上满负荷运行。各个处室基本上也配备办公电脑,不少老师家里也有电脑。以前学校没有将网卡和IP地址捆绑,只要有一台机器遭到病毒攻击就导致网络奇慢甚至不通。部分老师忍无可忍,自己花钱拉了单独的网线!前几天李必继老师想了办法安了个路由器,并把网卡的物理地址和IP地址捆绑了,这样,学校的网络总算稳定了,但网速依旧很慢。

我们的遭遇

时间精力都非常有限,赵老师繁重的教学任务除外,家里有小孩需要照顾;吴老师还是单身汉,呵呵,相对好点,不过他上高三的美术专业集训,学校团委事情也比较繁重,总是看到他风风火火的样子,瘦得都没人样了。

同学们都来自农村,选拔团队时就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难度,从数码相机的使用,文字输入等都需要从零开始。学校部分职能部门的漠视和冷遇也让我们的工作几乎一度停顿,不过大家没有放弃,都觉得不抛弃不放弃才是活动的根本,奖项对我们来说不重要,但是我们的团队真的很优秀很协作,这就足够了。

我们报道的对象,列宁街正在搞维修和仿古建设,工地有时候一片狼藉,安全问题成了老师的心头剑,最近几年安全问题让老师人人自危,从老师的情绪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压力……

吴老师是搞美术的,在版面设计上有独到之处,赵老师是搞计算机的,在程序上比较专业,他俩一个是大脑,一个是双手,但也有不合拍的时候,想的和做的效果不一致,有时候整天犯愁,同学们也无法发言,安静的感觉可真不好。

困难的克服:

忍受一些不理解的眼光,在班主任面前耐心的解释,千方百计找数码相机,抽课外时间撰写文稿,有时候还偷偷熬夜,在底楼美术室弄到12点,进不了宿舍就一伙子人全到吴老师的小屋里挤沙发,真有创业艰难百战多的感受。

英语肯定和其他大多数团队一样是个很麻烦的事情了,翻译比较专业化,学校的英语老师都不接招,拜托组委会的老师了

心得箴言:

古镇一直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只缘身在其中而不闻其香,不识其美。直到似乎觉得童年的那些记忆快被取代之时才感悟到我们和我们的古镇都曾相互眷恋,而在不知不觉中,又相互伤害着对方,我们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想守望住古镇和老街的一丝质朴的风情。
 

 

 

■文墨书香与红军文化的相互交融
■古之传统与今之现代的相互碰撞


首页|巴人故里|身在此中|俯思古今|关于我们|专题简报|参考资料


Copyright©四川省达县石桥中学 版权所有
2008.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