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简报 网站导航
传统社火的遗失
探访社火人
现状调查报告
发展中的社火
 

 

传统社火的遗失

  社火,这种曾经是人们过年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曾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然而,现在的乡村社火已越来越远离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存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许多乡村因经费不足,参与人员越来越少而停止演出。申中乡大路村这个曾经以传统社火而闻名的村落,如今的孩子不知道社火节目有哪些,更不用说身子的含义。星泉村是服饰较齐全的社火,近几年也不打算演出。整个湟源县十个乡镇中,如今只有三四个乡的五六个村在演出。但普遍都出现了表演形式简单化、道具老化、文化品味和传统韵味流失,以及参与人员的积极性降低、观看者和演出人数锐减的现象。过去那种以演社火为荣而全民竞相参与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社火---传承了千年的民俗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社火目前流失最严重的应是传统韵味的消失。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随着电视在农村的逐渐普及,电视观众越来越多,而看社火、耍社火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现代的年轻人很少喜欢社火,加上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不仅使社火失去了相当一部分观众,而且使社火失去了参与者和继承者,也使一些优秀的、传统的社火面临着失传的困境。一些相当优秀的社火演出形式,比如花费比较大的“黑社火”中的“滚灯”、“顶灯”、“硬娃拜年”、“鞑子摔交”“黑虎”等内容形式已经消失了。加上在现代文化、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人们逐渐淡忘了民俗文化的不少内容,致使社火中的一些古代故事、传说、典故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很多人不知道“灯官”帽子上的“槽头兴旺”是何义,不知道“黑脸哑巴”“胖婆娘”以及“身子”的来历,甚至一些地方的社火演出人员并不理解唱词中的含义,结果以讹传讹,出现了许多不伦不类的演出形式,像湟源南乡的社火中高跷的步伐没有规定,随鼓节奏踏步,西乡的高跷步伐有严格规定,随唱词的韵律节拍踏步。

  其次是经费的影响。社火作为民间艺术,经费来源大多要依靠挨家挨户的收取,给多给少,或给粮食或给现金没有定数,所以,没有经费的保障也是造成社火年年在“减色”的一大原因。组织一个至少有200人的社火演出队很不容易,筹集经费比较麻烦,大家都不愿意干这件事。尤其许多人不愿意当“社火头”,很少有人挑这个担子,所以现在许多村庄都组织不起社火。没有了经费的保障,社火根本谈不上创新和一些服装道具的更新。

  再次,社火的教育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社火不仅是人们娱乐的一种形式,也是人们讴歌生活,讴歌正义,教育后人的一种手段。正月社火闹起来,村庄中可起杜绝赌博,倡导文明的积极效应。由于缺少专门从事社火研究、收集整理和创作的人员,仅靠农村民间艺人的创作远远不够。所以,社火中出现道具陈旧、形式单一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

返回顶端
  

  青海省湟源第三中学 | 2007年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