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简报 网站导航
社火在湟源
扮相与行头
社火的服饰
乐器与道具
 

 

扮相与行头

  自古以来,社火有着浓厚的迷信色彩,多见于祭祀活动。
  灯官领头,鸣炮上香,顶礼膜拜,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古人社祭的习俗和礼仪,并伴有琴鼓歌舞。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社火的迷信色彩逐渐被淡化,娱乐成分不断增加,它的内容和表演形式也得到了丰富和完善,而且演出的时间也比较固定(都是在春节农闲季节)。

  社火表演时,脸谱面具,必不可少。

  学术界则普遍认为,脸谱的起源是周秦时的傩舞。傩是一种远古时代的宗教仪式,"傩"本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后被人格化,成为一种祭祀表演。傩舞是周代在傩祭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驱鬼逐疫的宗教舞蹈,而傩的明显特征,便是戴假面歌舞。

  社火角色的表演者是以舞台亮相的形式进行游展,观众对扮相角色的辨认靠的是脸谱。社火脸谱是以人物的容貌和性格特征出发,用日月纹、火纹、旋涡纹、蛙纹等纹饰的不同组合表现人物的性格;以色彩辩识人物的忠、奸、善、恶,红为忠,白为奸,黑色为正,黄为残暴,兰为草莽,绿为仪侠、恶野,金银为神妖。

  社火人物的来历、艺术造型、布局烘托主要有以下几类型:

  神话传说人物:这类角色都作为神活进行表演,意思是安邦佑民,赐福增寿。他们从化装、道具、演唱自成传统,趋于规范化。如八仙等。
  历史故事人物:此类人物角色有名有姓,有历史来历,有具体事例,但经过艺术加工更趋于形象化、典型化。比如赵匡胤、包公等。
  丑角人物:俗话说:无丑不成戏,社火也不例外,称为“丑社火”。塑造一些滑稽可笑、引人捧腹的丑角人物,其化装、动作、说白与其他角色迥异;他们外丑内美,独具风格。如:麻婆娘、哑巴等。
  传说人物:多取自于民间传说,反映老百姓弘扬正气,驱恶扬善的精神。具有浓郁的传统生活气息。如:高跷中的唐僧师徒等。
  典型动物形象:社火中多采用象征吉祥、利民、驱恶意义的动物,一则祝愿、寄思;二则增添节日乐趣。比如龙舞、狮子舞等。
  舞蹈节目中人物:反映时代特征,烘托节目气氛的。如八大光棍、小秧歌等。

  总之,社火的角色之多,内容之繁,表演时间之长,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文艺表演所不及的。

返回顶端

  青海省湟源第三中学 | 2007年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