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
土族历史
房屋建筑
土族宗教
民间文学
当地产业
 
 

  土族人口有19.1万多人,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门源回族自治县及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县等地。土族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土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尤其精于养羊。他们把羊圈设在住房隔壁。人们到土族人家作客,主人忌讳客人数羊或在羊圈里大小便。
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男女上衣都有绣花高领。男子常穿小领斜襟、袖镶黑边的长袍,腰系绣花衣带,穿大裆裤,系两头绣花的长腰带。小腿扎上面黑色、下面白色称为"黑虎下山"的腿带。戴毡帽,穿云纹布鞋。老年人在长袍外边还套上黑坎肩。妇女穿绣花小领镶花边的斜襟长衫,袖子由五色布做成,外边套上黑、蓝、紫色镶有花边的坎肩,戴各种"扭达"头饰。从头饰上可以看出土族姑娘擅长于刺绣,当地把姑娘和已婚妇女刺绣手艺的高低看做是本事大小和是否能干的标志。
土族一般习惯于日食三餐,早餐比较简单,大都以煮洋芋或糌粑为主食;午餐比较丰富,有饭有菜,主食为面食,常制成薄饼、花卷或疙瘩、干粮等食用;晚餐常吃面条或面片、面糊糊等。
日常菜肴以肉乳制品为多,当地的手抓羊肉是最好的待客和节日食品。民间有不少以当地土特产为原配料制作的食品,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风味食品如;哈力海、沓乎日、尕仁么、烧麦等。
土族十分好客。他们馆句俗语说"客来了,福来了"。前来拜访和登门求宿的客人都会得到热情的接待。主人给客人敬酒三杯叫"吉祥如意三杯酒"。客人告别时,主人还要在大门口敬三杯酒祝一路平安。不会喝酒的人要用中指蘸三满酒对空弹三下表示接受主人的盛情。家中来了客人,桌上要摆"西买日"(就是插着酥油花的炒面盒),还要端出木盘大的肥肉块,上边插一把五寸长刀,酒壶上系一撮羊毛。
土族文化中最有影响的是长达300多行的叙事长诗《拉布仁与吉门棠》。它描写的是一个爱情悲剧,表达了土族人民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控诉,对自由和美好爱情的向往。堪称土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拔腰"是土族人民最喜爱的民间体育活动。两个青年对面站立,互相将对方的腰从右边抱住,各自将右腿插入对方两腿之间呈半蹲式,挺直腰,抬起头,裁判一发令,双方同时憋气用力,欲将对方抱起,以能使对方双脚离地为胜。
土族人民普遍信仰藏传佛教(亦称喇嘛教)格鲁派(黄教)。
土族人民有酿酒的习惯,农民所酿的酒称为"酩醪",互助土族自治县所产的青稞酒很有名。 在甘肃、青海土族聚居的地方,会看到在树丛中,河流边,草地上,一对对或一群群的男女青年,穿着绣花的民族服装,在放声高歌。他们你唱一句,他答一句,即兴编词,对答如流,欢声笑语不绝,好像到了歌的海洋,让您流连忘返。这就是土族青年男女最爱唱的"花儿"(或称"少年"),土族语意为"外面唱的歌",内容主要描写男女青年的爱情生活。
土族的婚礼十分有趣。婚期第一天,男方选派"纳信"娶亲,备上几匹高头大马,一只整羊(表示吉祥),两块茨茶(象征两块金砖),及梳子、头绳等礼物去迎娶新娘。
"纳信"到新娘家,大门外有歌舞相迎。进门时,门后有人突然向"纳信"泼来一盆冷水,大家哄堂大笑,增加喜庆气氛。进了房门,还有青年妇女与"纳信"对歌;等"纳信"对赢了,才用酒来款待"纳信"。 新娘来到新郎家门口,新郎要捧着酒和哈达迎接,并给来客敬酒。新娘踩着红毡从门口进到套屋。"纳信"捧着新娘的嫁妆,边唱边把物品交给新郎家,还必须包括"纳信"从新娘家"偷来"的两只酒杯和几个包子表示祝贺。这一系列的仪式都在欢笑和对歌声中进行。

Copyright @ Qinglin Township Tu Center School,Datong County, Qinghai,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