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江银耳简介
  • 地理环境及历史
  • 银耳价值
  • 银耳栽培技术
  • 银耳美食
  • 银耳新闻
  • 工作简报
  • 关于我们

  • 《银耳生长地理环境》
  • 《关于银耳的历史》
《银耳生长地理环境》

当前位置:首页银耳生长地理环境

通江银耳主产地:陈河乡


银耳生长地理环境

 

 通江县气候温和湿润,最适合食用菌的生长,也是银耳的发源地。[2]素有“中国银耳之乡”的美誉,地处四川省大巴山中的巴中市通江县。其最早的发源地在涪阳——陈河的九湾十八包,用耳农们话可以把银耳的起源解释为 “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因为通江银耳是在一种奇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孕育出来的,所以,有专家说:通江银耳是天地灵气所化育,日月精华之结晶。[4]通江银耳之所以不同还在于它对寄生体的选择,它不仅要求用青杠木做载体,而且讲究“座七砍八”。所谓“座七砍八”就是要选择青杠木生长期已满七年于第八年砍来种耳,令人感到有趣的是,人类最忌讳“煮豆燃豆萁”,通江银耳却偏要煮豆燃豆萁。它必须用青杠木烧制的杠碳火慢慢烘烤,才能保留其营养成分。

陈河乡地图

陈河乡位于通江县西部。距县城37公里,居东经107°03′—107°07′,北纬32°04′—32°12′东接通江县新场乡,南邻涪阳镇、草池乡,西抵回林乡和南江县北极、白院、瓦池三乡,北至板桥乡。居川东北油气田构造带的中心地段,是通江银耳的发祥地和主产区。乡人民政府驻地河坝场村。辖9个村,1个临时居委会,77个村民小组,共有3422户,总人口13697,其中农业人口12123人。幅员面积112.7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0116亩,其中田7527亩,地2589亩;海拔440-1570米,森林覆盖率为73.8%,年平均降雨量1288毫米,平均气温16.7℃,无霜期280天。属“粮、耳、桑、牧”四元经济结构,以银耳和蚕桑为主;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等农作物;养殖业以养殖猪、牛、羊为主。

 

Copyright © 2011 火炬初级中学